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 >> 前瞻 >  正文
观澜亭|莫让管理规定与群众感受脱节 世界热消息
来源: 大众日报      时间:2023-07-05 18:16:52


(资料图片)

□李岳岳

日前,黑龙江伊春市伊美区城管在铲除商户玻璃门上的“熟食烤鸭”红色贴字时,被商家恳求“管点有用的吧”,引发人们热议。7月1日晚,伊美区召开专项工作会议,指出要充分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,坚决杜绝此类事件再次发生。

地方政府闻过则改的态度值得肯定,但事件本身的影响也不容忽视。一方面是商家恳求“管点有用的”,一方面是城管人员请求理解称“上级检查会扣分”,双方的无奈值得深思。“管点有用的”背后,恰恰反映出当前城市管理的一些弊病:老百姓觉得“无用”,基层还在拼命干,最后反而费力不讨好,似乎有“无事找事”之嫌。

回到事件本身,商铺玻璃门为何不允许贴字?据当地城管部门工作人员称,一家店一个牌匾,门上的字属于单独标语,宣传了店内经营的一些项目,是不被允许的。这些规定的目的是防止商户过度宣传,影响城市的整洁和秩序。如此看来,城管的做法不难理解,按规定办事,只是履行职责而已。但是,我们不得不反思的是,当管理规定与群众感受之间相差甚远时,这些规定的存在是否合理?

这几年,类似的新闻并不少见,从收书桌到撕春联,从统一招牌到铲除贴字,每一次的具体情节和处理结果也都大同小异。一些领导干部认为,只要让城市的每一个商铺、每一条街道变得整齐划一,那就是美的;一些基层人员认为,只要按规定办事,不影响量化考核,那就是对的。然而人民真正需要什么,群众迫切解决的问题是什么,却少了些思量。城市的核心是人,城市工作做得好不好,老百姓满意不满意、生活方便不方便,是重要评判标准。若是靠着一个规定走天下,把所谓的规定当作创城的标准来执行,这样“创”出的城,势必是不符合人民期待的。

人民城市人民建,人民城市为人民。整治市容市貌,说到底是为了提升城市生活品质,增强人民的幸福感获得感。对基层人员进行量化考核,根本目的在于调动各部门各单位积极性,为人民创造更好的生产生活环境。各级部门在制定政策、执行规定之时,如果能早些听民意、察民情、体民忧,多些为民思量,少些考核套路,恐怕也就不会如此折腾了。

X 关闭

X 关闭